第(1/3)页 “副军将军,我等来上庸是要守住上庸。若只靠一群乌合之众,又如何能守住上庸?别忘了你是大王的养子,你要为大王的大业考虑!” 孟达在养子上加重了语气,提醒刘封的身份。 刘封挥手指了一圈:“孟偏将,首先我得纠正你的说辞。在场诸位皆是上庸贤士,所招募的义兵定也都是英勇健儿,并非是乌合之众。” “其次,家父一生事,惟贤惟德,一向以‘宽、仁、忠’为立业根本。若我因小故而让家父失信义于天下,是为不孝。” “再者,上庸自有赋税可以养兵,不用巧取豪夺众贤士的钱粮。” 孟达气得胡须都开始颤抖了。 你来就是保境安民? 我来就是巧取豪夺? 就你是好人我是恶人? 本就因为被申耽欺骗而恼恨,此刻又被刘封视为恶人,又想到破上庸的功劳被刘封给截胡了,孟达心中的怒气再也忍耐不住。 “副军将军,你未曾当过太守,不知道这一郡之地的赋税是跟在籍之民息息相关的。” “上庸在籍之民还没有申征北家的佃户多,就那点赋税如何养得起你我五千兵马?” “倘若赋税太重,上庸的在籍之民定会逃籍而走。届时百姓流离,叛民四起,还如何保守上庸?” 申耽脸色大变,暗骂孟达无耻。 什么叫上庸的在籍之民没有我家的佃户多? 刨我的家底对你有什么好处? 不仅申耽脸色大变,在场的豪族名流也纷纷变了脸色。 什么是豪族? 人多地广方可称之为豪族。 不管这些人和地是怎么来的,只要到了嘴里就没有吐出来的道理。 刘封组建义兵的提议将豪族的利益绑在一起,故而能得到在场豪族名流的支持。 孟达的想法则是简单粗暴:我在这驻兵,你们就得拿钱粮来养我的兵。 典型的军阀思维。 这也是申耽以及众豪族名流对孟达唯恐避之不及的原因。 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但蒯祺“死于乱兵”在众豪族名流眼中就是孟达故意在杀人立威。 目的就是想告诉上庸三郡的豪族名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刘备质疑孟达的能力也有这个原因。 倘若是后方安定的郡县,用强硬的方式来想打压豪强名流自然是没问题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