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吴兵本就因势孤力穷而惊惧失措。 此时被刘封的狂态震慑,连最后一丝的抵抗意志也跑光了。 沉闷的兵器掉落声响起,山坡上的吴兵纷纷扔下了手中的武器跪地请降。 从眩晕状态缓过来的潘璋想要再挣扎反抗,却被田忠死死按住,田七则是直接割了潘璋的战袍卷成布绳。 几个呼吸间,潘璋就被缚紧。 “刘封,可速杀我!” 潘璋怒目圆瞪,厉喝求死,虽然潘璋性贪好杀,但对孙权却是极为忠诚,即便被刘封生擒了也不愿跪地乞降。 若是江陵还在,刘封会一刀砍了潘璋全其忠名。 如今江陵尚在孙权手中,一个活的潘璋比死的潘璋更有价值,刘封自然不会让潘璋如愿。 “堵上他的嘴,严加看管。” 刘封没有跟潘璋废言,一面派人打扫战场,一面派人去山内寻白寿。 去的人刚走到山口,探得战事结束的白寿也正好引人来寻刘封。 看着堆积的粮草,白寿的两眼直放光:若能运回山中,又能一日吃三顿了。 白寿凑近刘封,厚着脸皮的向刘封请命:“将军,这一战我也没帮上什么忙,我观这粮草和俘虏,将军定也不方便带走。末将不才,愿为将军暂时看管。” 白勇低着头,虽然是白寿的亲儿子,但白勇依旧受不了白寿的厚颜和无耻。 口称“暂时看管”,进了口袋的还能再拿出去? 不就是想要这批粮草吗?顺带还连推车的人力都省了! 刘封笑了笑,看破不点破。 当初若无白寿冒险入江陵城,也不能骗吕蒙分兵去取临沮,更不能在今日生擒潘璋。 即便白寿不说,刘封也正有此意。 刘封带兵在外,大寨随时都有被孙权强攻的风险,带上粮草和俘虏,刘封的行军速度就会受到极大的拖累。 兵贵神速。 眼下局势紧张,刘封必须争分夺秒,不敢有半分的懈怠和侥幸。 白寿主动提出来,倒也省了事。 “这次幸有白校尉相助,我才能生擒潘璋。粮草我只取返回所需,同时我会带走俘虏中的校尉军侯屯长和全部旗号,衣甲武器我可以分你一半,你回去改下制式分给众义兵。” 刘封言简意赅的分配了物资,听得白寿大喜:将军出手如此大方,不枉我在潘璋面前装了多日的孙子,大赚啊! 高兴之余。 白寿也没忘记正事,取出怀中书信递给刘封:“将军,这是妹夫让我转交给你的,妹夫说,或可对将军夺江陵有所帮助。” 刘封拆开信快速一扫。 信的内容大意就是:观孙权在江东,时常劫掠山人为奴,武陵和零陵多有山人出没,或可以恩义笼络。 刘封目光微凛。 襄阳马氏族人,在拉拢蛮、夷等族上颇有一套。 且不说马玉跟荆山的夷人相处融洽,史载马良也替刘备拉拢了武陵郡沙摩柯等蛮人。 即便是眼高手低的马谡最开始也是被刘备派去当越嶲太守安抚南蛮的,在诸葛亮定南中时马谡也提出了对南蛮应用攻心之计。 将信收在怀中,刘封道:“白校尉回去后,可替我向叔平致谢。” 就在这时。 白寿小心翼翼的扫了一眼左右,凑近低声:“将军,素姬在山中对你可是想念得紧。当初将军怕牵累我的族人而不愿纳素姬,如今我助将军擒了潘璋,也算跟将军是一条船上的人了,不知将军对素姬嘿嘿。” 刘封这次没有再推诿:“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夺回江陵指日可待,白校尉可尽管宽心,我既有许诺,就不会毁诺。” 江陵什么时候能夺回,刘封其实并不能预料。 故意给白寿说“夺回江陵指日可待”是为了安白寿的心,也是为了安荆山数千家山人的心。 虽说有违最初不愿牵累荆山各族的初衷,但此一时彼一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