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刘封强攻江津口的同时。 驻扎在公安津口的关羽也再次引重兵来到公安城下。 公安城虽然坚固,但关羽却是笃信泰然。 让岳举、杨兴、严成、何元、罗延、余化六人分引两千人,围了公安城东西北三门。 关羽则亲自带兵围了公安城的南门。 四门军士都熟练的在公安城外挖埋鹿角、修筑高垒等。 围城的手段,早在围樊城的时候,众将士就已经轻车熟路了。 看着城下忙得热火朝天的关羽军,城头的诸葛瑾和孙桓只感觉头大如牛。 关羽的攻城手段太娴熟了! 面对公安坚城,既不搦战也不攻城。 而是直接在四门埋鹿角、筑高垒,一副要将公安城变为孤城的姿态,这是在给公安城内的官吏士民施压。 刀,始终在出鞘前,最具威胁。 因为不知道刀会何时出鞘、会以什么姿势出鞘,也不知道出鞘后会攻向何方。 当然。 也可以选择先下手为强,趁着对手刀未出鞘的时候先砍死对手。 然而。 想先砍死对手,得有比对手更强的武力。 显然。 以诸葛瑾和孙桓的武力还不够先下手为强。 带兵出城与关羽对阵厮杀? 诸葛瑾只是诸葛瑾,不是诸葛正我。 孙桓只是孙桓,不是孙猴子。 不仅如此。 昨夜关羽“看”诸葛瑾面子放城外的吴兵入城,看似增加了公安城的守备人数,实则降低了公安城的守备士气。 诸葛瑾终究还是太缺乏临阵应变能力了。 墨守成规,只能应付一般的对手;随机应变,才能应付厉害的对手。 不放城外的吴兵入城,虽然会令城内军士寒心,但被诸葛瑾和孙桓抛弃过一次后的吴兵,即便入了城也不可能再信任诸葛瑾和孙桓,还可能会煽动其他吴兵。 信任一旦有了裂缝,将和兵就会变得陌生。 没了兵的信任,将也就没了威。 将若无威,也就无法让兵遵守军令。 昨夜是否应该放城外的吴兵入城,是要综合考虑利弊的。 两害相权取其轻,而非简单的一句“军心必乱”。 直接的后果就是:仅仅过了半日,关羽兵临城下的消息就在城内流传,且越传越多。 等诸葛瑾和孙桓觉察到时,流言已经失控了! “太守,关羽选择围而不攻,定是想等城中流言尽起,然后里应外合。我以为,可先将城内投降的官吏和城中大户都软禁起来。”孙桓凝声提议。 诸葛瑾吓了一跳:“若是如此,城内民心尽失啊!” 孙桓此刻已经顾不得民心不民心了,道:“太守,只要守住了公安城,丢掉的民心还能再安抚回来;可若丢了公安城,就算民心还在,也跟你我无关了。” 诸葛瑾犹豫不决。 孙桓是个统兵的,考虑的更多是军事上的利弊。 诸葛瑾是南郡太守,考虑的更多是士民能否支持孙权入主南郡。 若将城内投降的官吏和大户都软禁了,今后这公安城中谁还会对孙权忠心? 能守一时,能守长久吗? 然而,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迟疑不决。 考虑太多,就等于是什么也没考虑。 诸葛瑾的犹豫不决,看得孙桓心中焦急:“太守,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若太守不忍动手,就由我亲自带兵去软禁他们。待退了关羽,太守再治我扰民罪,足以安抚不服。” 在军事上。 孙桓的确比诸葛瑾更果决,竟主动要求当黑脸。 然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