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月余日后。 糜威自成都运来了大量的蜀锦。 有了蜀锦在手,钱行中存放的大量直百也不再是一堆破铜了。 糜竺制定出了完整的“蜀锦、直百、谷麦”交易链。 如:南乡郡豪族将谷麦贩卖给钱行,并指定支付货币为直百。 如:南乡郡豪族用直百为支付货币,购买蜀锦。 如:贩卖蜀锦的直百,存入钱行。 等等。 如此反复,直到运来的蜀锦全部贩卖。 过程中也有南乡郡豪族想以物易物,但都被糜竺否决了。 糜竺的理由简单直接:蜀锦跟谷麦以物易物了,刘封赚什么?刘封赚不到好处,新城郡到南乡郡这条蜀锦售卖渠道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于是乎。 即便想以物易物的南乡郡豪族也只能捏着鼻子承认直百这种新货币。 你不要,有的是豪族要。 毕竟。 蜀锦天下最佳,若将蜀锦贩卖到洛阳等其他地方,利润能翻上一倍甚至几倍。 随着直百的流通。 当新城郡这批蜀锦贩售一空后,南乡郡豪族的手中都有大量的直百没出去。 直百没出去怎么办? 留在仓库? 不可能的! 南乡郡的豪族也不傻。 留在仓库有变破铜的风险,尤其是新流通的直百,风险更大。 于是乎。 南乡郡的豪族,自发的在南乡郡流通直百。 随着直百的流通,前后的直百也渐渐供不应求。 糜竺又给刘封献了一计:向刘备上书,请命在新城郡成立铸币坊。 少府本就有铸币职务。 不过为了统一铸币,郡少府是没有铸币权的,只有朝廷中枢的少府才有铸币权。 考虑到成都到新城路远。 尚在江陵的刘备,同意了刘封的上书。 特置水衡都尉,擢关羽麾下董恢担任,负责新城郡铸币事宜。 得到刘备的授命后。 糜竺又提议:允许新城郡内的豪族士民,将旧五铢存入钱行,融旧五铢而铸直百五铢。 虽说钱行是刘封仿造后世办的,但钱行的具体运行,糜竺远比刘封这个半吊子精通。 故而。 对于糜竺的提议,刘封几乎没任何的疑问。 就两个字:照办! 在糜竺的运使下。 仅仅数月。 刘封在新城郡的府库就变得充盈。 不仅囤积了大量的谷麦,还将直百五铢流通到了新城郡和南乡郡大部分城池。 即便是夏侯尚也都对直百五铢的流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倒不是夏侯尚不明白直百五铢的本质是刘封在掠夺财富,而是夏侯尚无力阻止。 简而言之:刘封吃肉,南乡郡豪族能喝汤。 夏侯尚若是阻止直百五铢的流通,就是在断南乡郡豪族的财路。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再加上。 南乡郡豪族为了手中的直百五铢不会变成破铜,给夏侯尚送了大量的蜀锦。 更有甚者。 不知道自哪里寻来了个美人送给了夏侯尚。 美人计是最难抵挡的。 就如刘封当初拒绝不了申耽送来的义女申淑,夏侯尚同样拒绝不了南乡郡豪族送的美人。 根据可靠消息称:夏侯尚极其宠爱这个美人,为此还以‘南乡郡与新城郡接壤,战事频繁’为由,不许其妻来南乡探视。 随着府库的充盈,刘封在新城郡的威信也是与日俱增,支持者甚众。 然而。 繁华之下,有人欢喜,也有人烦忧。 新城郡日益正规也引起了申仪的不满。 在刘封没来前,申家就是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结果刘封来了,申家的影响力直线下降。 申耽看得透彻。 家小去了成都,义女当了刘封的小妾。 只要不作死,未来前程似锦。 申耽拿得起也放得下。 申仪的想法却是不同。 以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只有申仪给人立规矩没有人能给申仪立规矩。 结果现在。 西城太守变成了西城令,职务含权量变得极小。 就连在西城作威作福都得被督邮马玉呵斥。 马玉甚至还当着申仪的面,依律惩处了申仪犯事的家仆。 再加上刘封兵巡九县,荡除宿恶,肃清匪寇,直百五铢的流通等等。 申仪赚快钱的产业几乎都被打掉了,就差没重新仗量田地数目了。 从一个人人畏惧的地头蛇,变成没了獠牙的宠物蛇。 申仪自然是不服的。 为此。 申仪多次向申耽抱怨,觉得投降刘封是个错误。 申耽每每都会劝申仪,人要知足,不可妄自尊大。 次数多了。 申仪就觉得申耽这是老了怂了,连带着对申耽也恨上了。 觉察到申仪不对劲的申耽,连忙自上庸跑来见刘封,请刘封罢黜申仪另选贤能出任西城令。 刘封对申仪的印象一直都挺差的。 史载申仪是率先背叛刘封的,而申耽则是刘封败走后才投魏的,遂有孟达嘲讽“刘封、申耽据金城千里而不能守,岂丈夫也?” 申耽申仪兄弟投魏后,申耽被授为怀集将军在南阳闲居,申仪当了魏兴太守且封侯。 当了魏兴太守的申仪,直接本性毕露,不仅专横自威,还时常私刻印章。 事实上,刘封见到的申仪,也相差无几。 马玉敢当着申仪的面依律惩处了申仪犯事的家仆,那也是有刘封在背后撑腰。 刘封的本意是敲打。 只要申仪从此收敛,刘封看申耽面也不会对申仪追根究底。 可申仪若不识趣,那刘封也就没必要将申仪留着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