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若是陷阵先登,不少悍卒都会舍身忘死。 因为陷阵先登承担的风险,有足够的利益来补偿。 然而疫病不同。 在这个医疗水平低下的时代,一旦染上疫病,那就是人见人嫌。 不仅没有功劳可言,还会被扔到角落自身自灭。 汉军将士闻之色变,更别说去沼泽坟地探查棺木真假了。 夜半埋空棺,昼时祭酒哭。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令人难以琢磨。 不论是赵云,还是关平关兴,亦或者岳举、杨兴、陆文、牛宪,都不敢让军士冒风险去沼泽坟地探查真假。 而军中将校也对攻打石阳城起了畏惧之心。 大家都是来争军功的! 若争军功的结果是染上疫病,那就真成了有钱没命花有福没命享! 不仅如此。 就连饮水,都得换远的地方去取,生怕误引了脏水。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一时之间。 军中不少将士,都私生退兵之心。 直到刘封亲至,大寨的汉军都不敢靠近石阳城一步! “疫病?” 得知消息的刘封,亦不敢大意。 这些年,因疫病而死的不知凡几! 各州郡户口锐减,也多与疫病有关。 曹植的《说疫气》更有记载:建安二十二年,疫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就连张仲景的家族都死了大半,更遑论普通人了。 为何三国户口少? 那是真的死太多,没人了! “传孤令: 不覆巾掩口鼻者,斩! 随地大小便者,斩! 饮用生水者,斩! 各营医者、庖厨,燃烧艾草、苍术以熏诸营,熬制艾汤散于诸士,违令者,斩!” 一连四个“斩”令,将赵云等人吓得不轻。 “燕王殿下,这斩令是否太苛刻了些?既知石阳城有疫病,不如退兵。”关平道出了众人的心声。 既然不幸遇到了,那就避而远之。 石阳城可以下次再取,得了疫病就没下次了。 似刘封这般“不覆巾掩口鼻”要斩,“随地大小便”要斩,“饮用生水”也要斩,关平统兵多年也不曾见过这般军令。 赵云、关兴等人虽然没开口,但观众人态度也跟关平相差无几。 刘封扫了一眼众人,淡淡开口:“神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就有‘隔离病患、药熏空气、掩蔽口鼻’的医者之理; 前汉亦有‘温病者,闭户牖,覆巾掩口鼻’之说。 就连巫者祛邪也懂得引燃艾草,谎称其为‘天火’来净化病邪。 军士可以不读书不懂防疫,尔等身为将校,岂能愚昧不明、见疫而避?” 众人皆是羞惭低头。 震住了众将校,刘封的军令很快下达。 虽然众军士颇有不解又惧怕疫病,但也没人真的敢冒着“斩”令而阳奉阴违。 刘封又亲自带人整肃营地,深挖粪池、隔离饮水等等,一应安排,井井有条。 仅仅一天时间,刘封就完成了整个营地的重新部署,细节指令更是下达到了诸营军侯之手。 不论是赵云还是关平关兴兄弟,皆是看得心惊。 若论陷阵先登,武勇自然是排首位的。 若论行军作战,主将要考虑的就多了。 如地形选择,要考虑高地避暑、向阳背阴。 如水源粮草,要考虑近水草而处实、预防敌方断粮。 如敌情观察,要及时判断敌军士兵状态、营地虚实推测。 如天气水文,要及时防洪避险、防敌水攻。 如行军路线,要占据向阳面,背靠地形巩固侧翼。 如士气管理,要及时消除恐惧、强化将领威信。 如防御工事,要精通营垒构建、防偷袭预案。 如情报侦查,要精通侦查敌营虚实、也要会误导敌军。 如体力健康,要及时防范疫病、保障士兵休息。 还有如突发危机处理等涉及地形、后勤、敌情、士气、天时等多维度因素。 而处理这些复杂的问题,主将又往往不能只下达号令不讲细节。 否则就会出现纰漏。 这个时候,不得不再提马谡了。 作为饱读群书的马谡,与军中不识字不读书的厮杀汉有理论上的优势,不仅不体谅诸葛亮的难处,竟然还无视了诸葛亮的战略部署。 最后搞得诸葛亮在街亭战败后反省,从此开启了“事无巨细,咸都决之”的折寿模式。 而当主将,也的确是一项折寿的活儿。 想太多,考虑太多。 如果身体不够强壮,就会日渐消瘦。 刘封有个习惯。 那就是发号施令的时候,会令书佐官速记指令。 这些指令不仅仅是方便刘封及时觉察到错误,还方便战后总结、分享给军中诸将校。 如王平、李平等将校能迅速的在刘封麾下崛起,也跟刘封善于总结和分享息息相关的。 毕竟。 一人之力始终有限。 刘封也不想跟诸葛亮一般劳累而死。 只有趁着体力旺盛的年龄,针对性将麾下将校培养起来,才不至于事无巨细都得主将来决断。 这就好比后世经常会出现的“某某岗位指导手册”一般,将每个岗位的职责都能细节化,死记硬背、按部就班的执行。 至于灵活运用,那是主将或有天赋者才会去考虑的。 有人称诸葛亮不愿意给下属表现机会,其实那就是扯淡。 本质还是诸葛亮受马谡刺激太大,不得不谨慎,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去培养下属。 而下属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 能将蒋琬、费祎、姜维、王平、向宠、霍弋、诸葛乔、张嶷等文武培养起来,已经是诸葛亮在蜀汉人才凋零时期做到的极限了。 在完成营地重新部署和防疫措施后,刘封又领了几个军中医者来到连通沼泽坟地的河流下游,由下往上,视察河水及水中生物的变化。 与此同时,刘封又以重利招募了一队死士前往沼泽坟地,近距离探查,对新坟掘墓开棺。 等等。 而结果却是:河水并无异常的污秽,水中生物也没大量死亡,所谓的“新坟连绵”也是假象,有空棺的,也有没棺虚堆的土包。 种种迹象,皆如刘封预期的猜测:疫病之言,纯属虚构! 刘封亦不由暗叹:史载文聘用兵,守正出奇,善用疑兵之计,今时一见,果然厉害!能被后世称为文睡觉,名不虚传也。 能用疫病和疑冢骗了汉军数日,若非刘封亲至,甚至都将赵云、关平等人给吓走了。 刘封若没能识破文聘的疑兵之计,今后魏国的史书上也会记载一笔: 【(魏)黄初四年,汉燕王刘封、征南将军赵云、江夏太守关兴、荡寇将军关平引三万大军寇略石阳,后将军文聘闭城不战,于沼泽坟地设疑冢阵,散布疫病流言,汉军诸将误判石阳城中“疫病死亡过半”,刘封犹豫二十余日,粮尽撤军,文聘追之,名震江夏。】 既知真假。 刘封不再耽误,遂点起大军,翌日一早,就令大军三门围住石阳城。 东门关平,西门关兴,刘封则率军直面南门。 “我的疑兵之计,被识破了!” 城头。 看着城下随风飘扬的“燕王”大旗,文聘的表情复杂而凝重。 刘封来前,文聘已经探得汉军大寨人心惶惶有退兵之意。 结果刘封一来,先是汉军大寨人马营地频频调动,或是掩蔽口鼻、或是药熏诸营,又巡查河道,更派人去沼泽坟地掘墓开棺。 等等。 不仅没有惊惧疫病流言而退兵,还一步步瓦解了文聘制造的疫病流言和疑冢阵。 前后仅仅花了不到三日! “刘封不死,石阳难安!”文聘一拳砸在城头砖墙上。 于禁同样面色凝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