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怎么看,李严都是掌剑印的最佳人选。 结果。 掌剑印的变成了诸葛亮! 一个没统过兵的丞相,忽然要掌剑印统兵,李严和孟达自然是不服气的。 就连一开始就表态支持刘禅的魏延、张翼、阎芝等人也对诸葛亮掌剑印有质疑。 按众人的理解:诸葛亮跟着刘禅来汉中,是来负责后勤的。 对于诸葛亮在后勤统筹上的才能,包括李严和孟达在内,都是心服口服的。 结果,刘禅竟然让诸葛亮掌剑印! 然而。 当孟达质疑诸葛亮不识雍州地理,想让诸葛亮主动放弃掌剑印之职时,诸葛亮却是对雍州地理如数家珍! 心中不服的孟达,又向诸葛亮请教治军。 不曾想。 诸葛亮对治军的了解,能详细到地形、后勤、敌情、士气、天时等多维。 什么叫天才? 天才就是:哪怕专业是学医的,转行制作电影时,也能跃居全球票房前十。 诸葛亮是天才。 管后勤,不意味着只会管后勤。 自江陵到汉中绕走西川期间,诸葛亮先是出发前跟法正探讨了雍州地理,后又在途中向马超虚心请教。 而随军的曲长、屯将七十余人,全都被诸葛亮请教过! 一国丞相虚心向曲长、屯将请教军务,对这七十余曲长、屯将而言,那种激动的感觉无以言表。 诸葛亮只是一问,众曲长、屯将就将一生的经验都讲给诸葛亮听了。 随军的千余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以及陈到和白毦兵,诸葛亮或是单独或是聚众,都问了个遍。 这样繁琐的方式,对旁人或许很难。 可对一向事必躬亲的诸葛亮而言,就如家常便饭。 不过是将政务,变成了军务。 故而。 孟达的质疑不仅没有让诸葛亮知难而退,反而给了诸葛亮震慑诸将的机会! 诸葛亮在整合了自众人口中了解到的具体军务后,又根据自身掌握的理论将其优化,从主将到副将,从副将到军中曲长、屯将,再细致到行伍,应该如何各司其职,都是言简意赅。 一开始是孟达,随后是李严、魏延、张翼、阎芝等人,“请教”了半日,最后全都哑口无言了。 尤其是常自诩有乐毅之量的孟达,更是备受打击。 众人这才真正明白,诸葛亮在跟着刘备前自比于管仲、乐毅,并非虚言。 以前的诸葛亮,只是发挥了管仲之才,没有机会去施展乐毅之才! 仔细看了绢帛中的详细内容,刘封也不由惊叹。 天才比普通人的一个优势就是:学习能力超强! 就譬如刘封麾下诸将,即便有的跟着刘封十年了,在具体的军务上也只是勉强,谈不上掌握。 诸葛亮只用了不到三个月,且还是在行军的期间,就掌握了普通人学了十年都没掌握的知识! 可见一斑! 史载上若非街亭之败,诸葛亮也不会被人诟病军事非其所长。 估计诸葛亮当时的思维就是:政转军我试过了,也不是很难嘛。我再给马谡安排安排,轻轻松松就可让马谡立个大功来树立军中的威望。 “太子在信中称,雍州刺史郭淮屡定羌胡反叛,降者称‘神明’,拖延日久,必有大患。故而丞相会在今年冬季对陇右用兵,先取天水,以试探曹魏反应。吾儿可有想法?”见刘封放下绢帛,刘备徐徐问道。 刘封低头沉思。 局势不同,用兵的策略自然也就不同。 史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虽然也取天水,但其目的是断陇。 而刘禅的来信,特别强调了取天水只是试探曹魏的反应,不需要刘封特别配合。 思索片刻。 刘封猜测道:“丞相为人一向谨慎,既是试探,应是对李严等人所探查到的雍州情报有怀疑。 太子又在信中强调不需要儿臣特别配合,应是丞相并不能肯定这次冬季对陇右的用兵一定能胜。 然而。 战场形势万变,天时到了,天上忽然砸下来一个大胜,是很难取舍的。” 就如关羽在樊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一样,事先关羽也没料到竟然会有百年不遇的大水,将一向治军严格的于禁都给整懵了。 于禁不懂扎营吗? 不可能不懂! 于禁只是没想到,大水会来得那般突然。 正常的降水量,是淹不了于禁的。 等于禁意识到不对的时候,已经没办法搬营了。 几万大军的营寨,又是在雨天,也没办法搬营! 反观关羽,本就有大量的战船,最多是水涨船高,虽有影响但不致命。 天上砸下来一个大胜,关羽就难取舍了。 就如普通人拒绝不了彩票一等奖的诱惑,关羽也同样拒绝不了兵向宛洛的诱惑。 而这个时候。 西川的刘备却一无所知。 不是刘备不想配合关羽,而是刘备压根就没想到关羽能猛到七月出兵八月擒于禁斩庞德吓得曹仁险些弃城而逃。 都不敢这么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