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想让姜维叩首,曹真来了都没用,似马遵这等更是常有不屑。 而面对诸葛亮,姜维却是诚心叩首,愿为犬马! 诸葛亮就等着姜维这句话,心中大喜,连忙扶起姜维:“快快请起!今得将军,亮愿尝矣!” 笑声大起。 随后。 诸葛亮又招梁绪等人入内与姜维相见。 梁绪等人虽然官职高于姜维,但都以姜维为首。 见姜维已决定归汉,梁绪等人也不再迟疑,纷纷表态归附。 诸葛亮更是大喜。 若只有姜维归降,诸葛亮还需要另想办法让天水诸县归附,可有了梁绪等人,天水诸县都只需传檄而定! 能在冀县当功曹、主簿的,基本都是有郡望的。 天水诸县的官吏中,不少都是跟梁绪等人有牵涉的,或是亲朋,或是同门,或是祖辈有恩义,等等。 这也避免了诸葛亮直接用冀县的人质去要挟诸县官吏。 要让天水官吏心服口服,就得与曹魏的做法相反。 曹魏用人质来约束诸县官吏,诸葛亮就将人质释放,任其归家与亲人团聚。 真诚才是必杀技。 谁又会拒绝与亲人团聚的诱惑呢? 诸葛亮的这一决定,更是令姜维、梁绪等人感动莫名。 姜维更是激动请命:“郭淮在木门道部署了五百兵,守将胡遵乃是郭淮亲信,才兼文武,为伪魏已故雍州刺史、名仕张既以礼征辟。 此人颇善用兵,又感张既恩义礼遇,必不会投降,我愿引兵前往木门道,为丞相擒杀此人!” 诸葛亮沉吟了片刻:“非亮不信任伯约,既知胡遵善于用兵又不会投降,就应趁胜以大势力压。 否则让胡遵觅得机会反袭祁山,亮唯恐会惊吓了太子;魏延、张翼二将,可引兵与伯约同往。” 诸葛亮也不迟疑。 木门道是冀县通往祁山的咽喉,若不能取得木门道,往返祁山就得再绕上邽。 对于今后在天水的防守和反攻是极为不利的。 木门道是必须且要尽快拿下的! 若是耽误了时间,真让胡遵来个“围魏救赵”,必会打乱诸葛亮在天水的全盘计划。 而事实也如诸葛亮所预料。 冀县的变故,木门道的胡遵已经得知。 马遵在逃跑的时候也没忘记派人通知胡遵,显然是想借胡遵之口来增加“姜维等人勾结诸葛亮才导致失守冀县”这个借口的说服力。 故而。 在确定了冀县已经被汉军攻下的情报且对比了双方的军力和己方的处境后,胡遵决定放弃木门道,走木门道反攻祁山,以求扰乱诸葛亮在天水的计划。 胡遵的反应快。 诸葛亮的反应更快。 晌午一过,还未等胡遵来得及放弃木门道,魏延、张翼和姜维就已经引兵抵达。 胡遵见势不妙,直接弃守木门道,也不敢前往祁山,而是绕小路往上邽而走。 魏延等人则是趁势拿下了木门道,打通了冀县跟祁山往返的最短通道。 随着梁绪等人奉诸葛亮军令传檄诸县、又送还诸县家眷,天水郡诸官吏纷纷请降归附。 马遵跑了,郡吏降了,家眷还被诸葛亮送回了,诸县官吏也不是不知好歹的,自然也不会再傻到去为曹魏效死。 两日后。 刘禅抵达冀县。 诸葛亮是很懂分寸的人,时刻谨记这次攻伐雍州的主将是刘禅,不会喧宾夺主的去抢刘禅应该干的事。 譬如如何封赏姜维、梁绪等人,都得由刘禅来完成,诸葛亮只负责提方案。 如此,也是为了增加刘禅这个太子的军威。 刘禅的表现,也没令诸葛亮失望。 虽说在权谋心计上比起曹丕孙权这样的是要差了很多,但刘禅最大的优点是继承了刘备的宽厚! 以真心待真心,这在礼乐崩坏人相猜疑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才十六岁的刘禅,也如白纸一般,还没染上诸葛亮死后的各种恶习。 诸葛亮已经打定了主意:先让姜维等人见识刘禅之宽厚,以安其心;再让姜维等人见识刘封之英武,以慑其心;最后再让姜维见刘备之仁德,以服其心。 欣赏归欣赏。 诸葛亮也没忘记身为大汉丞相的职责。 既要有恩,亦要有威。 恩威并济,才能真正让远近臣服。 诸葛亮又收天水诸县之兵以及降卒、流卒,新得四千人,交由姜维统率。 刘禅又表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与战报一并走汉中入新城送往江陵。 若说一开始诸葛亮只是在试探性攻击天水,对取得天水郡并没有绝对的把握,也没非得执行后续计划的用意。 而现在。 天水郡已得,冀县又有大量的粮秣箭矢,且新增了四千兵马以及姜维、梁绪等俊杰贤才。 后续计划,也可以实施了。 而要实施后续计划,就必须要将战报及时的送往江陵。 否则只靠诸葛亮在天水的兵马,是不可能拿下雍州的。 拿不下雍州,即便得了天水郡,也难以守住! 毕竟。 能夺取天水,并非是诸葛亮一方军力有多强,更在于出其不意,打了曹魏一个措手不及。 能挡住曹魏的反攻,才算真正的本事! 姜维再次献策:“上邽虽然易守难攻,但只需少量兵马牵制就可令上邽守将州泰不敢轻出。 而自陈仓到上邽,道路崎岖,大军难行,郭淮想从关中调兵入天水,就只能绕道北部的街亭而来。 丞相可遣将入街亭,依险设城,阻挡郭淮大军来援。 我与伯诚等人,可助丞相先取南安、陇西,再回军广魏,于略阳和上邽两地设防固守。 待曹兵增援退去,则陇右可定;今后再徐图凉州,以窥关中,则大势可成!” 姜维并不知道诸葛亮跟刘封的计划,想的是先定陇右,再图关中。 诸葛亮不置可否,又示意众人继续。 梁绪随后道:“南安太守杨陵出身弘农杨氏,与马遵一样,都是自恃出身的骄矜之辈,为人猜忌多疑,南安诸县官吏不服杨陵久矣。 丞相要定南安,可用攻心计,定可兵不血刃的拿下南岸。 陇西郡太守游楚,此人与马遵杨陵不同,文武双全又善施恩,郡吏大抵信服。 且游楚与胡遵一样,都是由前雍州刺史张既礼辟,断不会投降! 故我以为,可驱南安兵马反攻陇西,既增加了丞相军威,又避免丞相兵力跋涉陇西,过于劳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