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禅心思细腻。 刘封完全可以撇开刘禅单独来做这些事,偏偏却拉上刘禅,还让刘禅亲笔书写旗号,一切皆以刘禅为主导。 【兄长维护之心,孤必铭记在心。】刘禅暗暗发誓。 正聊间。 前方郭攸之走来,低声道:“两位殿下,陛下有请。” 刘禅惊呼:“被发现了?” 郭攸之嘴角抽了抽。 跟了大半个时辰若还发现不了,我这侍中也别当了。 刘禅也反应过来,脸色微红。 刘封却是拍了拍刘禅的肩膀,笑道:“既然被发现了,那就不用藏了。方才我见父皇买了糕点,正好去蹭几块。” 片刻后。 一处安静的小亭。 刘备斜倚而坐。 刘封和刘禅低头站立。 “说吧。谁的主意?”刘备板着脸。 刘禅忙道:“父皇,是儿臣的主意,与兄长无关。” 刘封笑而不语。 刘备瞪了刘封一眼,道:“公仲,真是阿斗的主意?” 刘禅再次强调:“父皇,真是儿臣的主意。” 只是看着刘备瞪过来的眼神,刘禅的语气也越来越弱。 刘封一本正经:“父皇,太子一向实诚。” 看着刘备那一副“别以为能骗我”的模样,刘封又一本正经的承认:“父皇,这的确是儿臣的主意,但也是太子的心意,更是长安士民对父皇的殷切期盼。” 自古好话,人都喜欢听。 尤其是儿子夸父亲的话。 刘备亦不例外。 程畿和郭攸之在一旁偷着笑。 当着陛下的面,睁着眼睛说瞎话,也就燕王敢如此了。 不过两人也没闲的没事的去呵斥刘封无礼之类,只是静静的看着刘备父子间的亲情日常。 “早承认不行?非得朕来问?”刘备板着的脸也放松了,让二人围席坐下,又将买好的“刘郎糕”取出:“跟了那么久,腹中可饥饿?” 刘封和刘禅皆是一笑,上前取糕。 刘备又招呼程畿和郭攸之也上前分食。 待糕点分食完毕,程畿和郭攸之识趣的来到亭外,只留刘备父子三人在亭内。 “如今长安已得,公仲下一步有何打算?是返回新城,还是留在长安?”刘备问出了来长安前就在考虑的问题。 长安虽得,雍凉未平,还也需要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在长安主持大局。 彻底平定雍凉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 曹丕也不会坐视刘备平定雍凉,必会从中使绊子。 否则雍凉一定,刘备兵叩潼关,那可比昔日的马超韩遂及凉州众军阀兵叩潼关更具威胁! 换而言之。 今后汉魏在短时间内虽然不会有大战,但在雍凉境内会小战不断。 不过。 想留在雍凉的人也不少。 如马超、孟达、魏延,都有坐镇雍凉的想法。 刘备麾下能打的不只刘封一个,想立功的更不止刘封一个。 不过。 相对马超、孟达、魏延,刘备更希望刘封能坐镇长安。 刘封不仅是燕王,还是车骑将军,也是刘备最善战的儿子。 刘封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直接表达了态度:“不论父皇让儿臣去往何处,儿臣都不会有异议。于儿臣而言,长安新城皆可,一切都以父皇的战略意图为核心。” 刘备不置可否,又看向刘禅:“太子以为,应让燕王留在长安,还是返回新城?” 刘禅沉吟片刻,道:“如今曹真尚在池阳窥伺,潼关亦是如鲠在喉,非兄长不能定雍凉。故儿臣以为,可暂让兄长留在长安,以督雍凉军事。” 刘备轻抚短髯,又道:“长安乃旧都,若留燕王在长安,或会令士民心疑。” 刘禅敛容而道:“自古以来,君贤则士民不疑,君疑则士民心疑,只要父皇不猜疑兄长,士民又岂会心疑? 正因为长安是旧都,所以才不能再让曹逆夺回。儿臣亦以为,伪魏群逆,无人能在武略上胜过兄长,有兄长坐镇,长安方可稳如泰山。” 问刘封,是问刘封的态度。 问刘禅,是问刘禅的态度。 两问结果,皆令刘备惊喜。 尤其是刘禅的回答,已隐隐有了“贤君”之风,这让刘备更是欣慰。 自古以来的帝王术,就常有君王故意养奸臣与忠臣良将相斗。 只因忠臣良将声望高,君王想除掉忠臣良将时又不能直接下场,否则有损君王的名望。 可让奸臣下场那就简单多了,等奸臣除掉了忠臣良将,君王再出面惩治奸臣,既收获了民心,又顺利除掉了想除掉的忠臣良将。 不过。 玩这种帝王术的君王,也不是人人都能玩的。 玩得好的,那叫雄才大略汉文帝。 玩不好的,那叫亡国傀儡汉献帝。 因此对于大部分君王而言,有没有帝王术不重要,够贤明才重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