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官吏的选拔任用上,刘封几乎很少过问。 或是直接交给新城郡太守邓范,或是干脆让丞相诸葛亮统筹。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变革,尤其是在官吏选拔制度上的变革,得慎重。 不是刘封知晓一个科举取士就可以将其变革成功的。 科举取士与两汉察举制和魏晋九品中正制最大的区别在于: 一、士子应试,是由朝官“品评举荐”,还是士子“投牒自进”。 二、士子及第或黜落,是由家世、出身、名望、财富、权力来决定,还是一切以考场上的文章来决定。 要论这三种取士谁更优秀,得从立场上来评价。 然而。 一旦涉及到了立场,对错优劣就不在于取士制度本身了。 不考虑时代土壤强行推行新制,必遭反噬。 世代享受利益的既得利益者是不会放弃到手的利益的。 汲汲营营十余载或数十载的士子,苦尽甘来,终于要享受利益时,忽然遇到取士变革,必会心生怨恨。 底层士子因制度变革摸着石头过河而迷茫,蹉跎了岁月后,又会心生怨言,同样会抨击新制。 王莽新政,即是如此。 即便是皇帝,步子迈得太大,都会扯着蛋。 刘封还没傻到去效仿王莽,在时代土壤不具备的时候强行推行新政。 不过。 有句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 汉承秦制,唐承隋制。 秦隋实践,汉唐改良。 科举取士能否将魏晋南北朝世家大族通往门阀士族的进程掐断,得实践了才知道。 正好。 曹丕是个有集权想法的皇帝。 曹魏的世家大族又在向门阀士族发展。 正好让曹魏效仿秦隋来实践。 等以后一统天下后,有了曹魏的先例,再开科举压力就小了。 曹休的生死对刘封而言,已经不重要了。 就如同昔日项羽擒了刘邦的老父想令刘邦就范,结果刘邦来了一句“你我结拜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烹你爹你就烹,烹了分我一杯羹”直接让项羽无可奈何。 现在的曹休,就如同昔日的刘太公。 杀之无益,弃之可惜。 不能杀,又不能轻易释放。 那么拿曹休来为科举取士的实践做贡献,也不枉刘封养了曹休几个月。 至于曹休会不会将科举取士献给曹丕、曹丕敢不敢用科举取士,那就得看运气了。 用,刘封达成意图。 不用,刘封无损失。 放走曹休后,刘封将重心回归到了合肥。 合肥。 刘封是必须要拿下的。 这关乎到刘封在江东的威望。 花了大半年的时间以及三十万匹的蜀锦,若最终折戟合肥城下,刘封今年就白干了,不仅投入的成本收不回来,江东的官吏士民定还会再生投魏心思。 仔细考虑后。 刘封又派人去给柴桑的关兴、周鲂等人送信,牵制平春、义阳的于禁司马懿。 大战一触即发。 江东六万大军,对外谎称十万之众。 浩大的声势,令曹魏的细作探子纷纷惊骇,密报如雪花般飞入合肥城。 自曹休被擒后,满宠一直都在密切关注濡须口的动静。 同时向曹丕上表,断定刘封会在秋收后对合肥用兵,希望曹丕能增调兵马入寿春。 曹丕认同了满宠的判断。 除了本就在寿春的兖州刺史贾逵、豫州刺史王凌、徐州刺史邹岐外,又征调了开阳侯臧霸、阳平太守孙礼万余人入寿春,皆归征东将军满宠节制。 满宠在合肥部署了七千余人,在寿春部署了三万余人,再加上平春、义阳的于禁和司马懿万余人,总计兵力五万人。 但平春、义阳距离寿春太远,又要防着江夏的汉兵,不能擅离。 满宠实际能动用的兵马,不到四万。 虽说面对江东时敌众我寡习惯了,但这次统兵的不是孙权而是刘封,满宠不敢掉以轻心。 策反、收买、流言 等等手段,满宠同样在用。 如潘濬父子等人,都是被满宠派细作策反的。 沙场无情,无所不用其极。 “报!贼将潘璋,正于城外立寨!” 合肥城内。 斥候急急而来,将探得的军情报知满宠。 一听到潘璋的名字,朱灵之子朱术大怒请战:“潘璋狗贼竟还敢来合肥!末将请精兵三千,出城生擒潘璋!” 昔日潘璋在合肥反叛,趁着朱灵不备,将其生擒,又献了合肥。 朱灵不甘受辱,羞愤而亡,其子朱术为报仇,放弃了在洛阳的安稳生活,自请入合肥。 如今仇人再来,朱术难忍怒火,若不能擒杀潘璋,就无法替朱灵洗去耻辱。 与朱术同样盛怒的,还有张辽之子张虎。 潘璋复叛,张辽难辞其咎。 只因张辽未能识破潘璋的诈降,又留潘璋在合肥,才导致了朱灵被擒、合肥失守, 虽然夺回了合肥,但张辽也因带病出征而病亡于合肥,在履历上又多了污点。 如朱术一般,张虎同样放弃了在洛阳的安稳生活,自请入合肥统兵。 不论是朱术还是张虎,跟潘璋都有不共戴天之仇! 朱术话音刚落,张虎就出列请战。 看着两人那怒目圆瞪的凶煞样,满宠并没有同意两人的请战。 “临敌对阵,忿怒乃是大忌!你二人皆是虎将之后,当忍一时之气。退下吧!” 满宠不怒自威,语气虽然不高但却有不容置疑的威势。 朱术和张虎欲言又止,忿忿退下。 随后,满宠又下达了斩令:“贼兵初来,士气正盛,不可轻出,违令者斩!” 倘若对手是孙权,满宠不会如此谨慎。 然而对手是刘封,出城挫其锐气的战术就不能用了。 谁挫谁的锐气,犹未可知。 这便是主将的威慑力。 同样的江东将士,换个主将就能有不同的威慑。 城外。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