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没想到竟然还会让士卒大量患腹泄、冻疮。 潘璋等人心中惶恐,忙又请命道:“请殿下再与我等数日,我等定当竭力。” “让军士都退回大寨吧。” 刘封没有同意潘璋等人的请命,强攻带来的疲惫兼之腹泄、冻疮的影响,是刘封需要立即解决的。 随后。 刘封带上潘璋等人,开始检查营寨。 这一检查,刘封的眉头蹙得更紧了。 王平、李平等将校成长后,刘封基本上很少再关注营寨的立寨和选址,又想到潘璋等将都在军中多年了,立寨和选址应不会有大问题。 故而让潘璋为先锋、全琮为次军后,刘封就督促后军运送物资辎重。 却没想到。 潘璋等人立寨和选址的水平,大失所望。 平心而论。 若论立寨和选址的水平,潘璋等人在江东将校中,算不错的了。 只不过,刘封的要求更高! 尤其是,刘封发现,准备的大量御寒物资,潘璋等人竟然用得抠抠搜搜的! 就譬如。 刘封准备的大量草席,是为了铺设在营地地面,隔绝湿冷的,结果潘璋等人觉得“太浪费了”,又担心用多了会受到刘封责骂,于是用了一部分,囤积了一部分。 又譬如。 刘封准备了大量生姜,就是给将士熬汤御寒用的,同时减少喝生水引起的腹泻,潘璋等人也觉得“太浪费了”,除非实在是某营受不住了,军需官才会酌情发放。 等等。 从头到尾,都一股子“小家子气”。 “是孤疏忽了。” 刘封扶额一叹。 仔细一问,刘封才了解到,以前孙权就是这么干的。 江东的将士有很多都是强征的山越人壮丁,故而准备的物资大部分都是为了提高士气,是用来看的,而不是真的要用。 潘璋等人的潜意识中,压根就没想过刘封准备的物资可以“大量”使用,更没想过强征的山越壮丁也可以用。 简而言之:江东的将校都是一群穷怕了的! 就譬如潘璋,征战驻扎时,习惯在军中设立市场,然后在军中贩卖,甚至还会抢夺富有将士的财物,其余江东将校,亦大抵如此。 毕竟。 孙权历来的习惯就是:谁的部曲谁养。 久而久之,江东将校基本都是养成了抠抠搜搜小家子气的习惯。 这让刘封想起了后世某个梗“你没去过正规公司吧”。 虽说一时疏忽,但好在发现得及时。 刘封直接接管了合肥城外的大寨,重新整顿营地,向诸营发放御寒物资,并严令禁止一切克扣行为。 除此外。 刘封更是带着亲卫药物入诸营探问伤患,更是不嫌弃脏贱,与军中医工一并替伤患涂抹药物。 令潘璋等人汗颜不已。 而刘封对军士的爱护,也引起了朱桓的共鸣。 朱桓善养士卒,记忆力又极强,不仅麾下部曲都认识,部曲的妻子都能记得,号称人形打印机。 不同的是:朱桓善待的都是自己的部曲,刘封善待的是全体将士;哪怕这些将士都是潘璋等人的私兵,刘封都一视同仁! 经过三日的整顿。 因疲惫、伤病而跌落的士气,再次恢复,军中皆呼“燕王”之名。 朱桓更是请命称,要替代潘璋、全琮攻城。 这让潘璋和全琮大急。 虽说没能攻破合肥,但好歹强攻了十日,这合肥城内的魏军将士亦有死伤。 现在你朱桓一来就要替代攻城,岂不是强行抢功? 好在刘封并未打击潘璋和全琮的积极性,而是令潘璋、全琮和朱桓,各引一军,分别攻打合肥的东门、南门和西门,独留北门。 以众敌寡时,围三阙一的战术最是适用。 又令朱然等其余将校备战轮换。 三万生力军的加入,让满宠压力倍增。 前十日的强攻,护城河早被填塞。 城内的箭矢木石也耗费大半,越来越难以抵挡汉军将士攀上城头,城头魏军的伤亡也在不断扩大。 “寿春的援军为何还未抵达?” 朱术一刀砍翻了登上城头的汉卒,忿忿不已。 寿春到合肥,相距二百余里。 半个月多月的时间,爬都能爬到合肥来了。 一旁的张虎黑着脸。 寿春的援军不到,张虎能猜到原因。 除了刘封提前派了偏军拦截外,定还有寿春众将对战事的判断出现了失误。 如张虎预料。 在支援寿春上。 贾逵、王凌等人出现了分歧。 贾逵认为:应当兵贵神速,抢在刘封主力未抵达前抵达合肥城。 王凌则认为:进攻的一方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因此应该善于用诈巧,不要跟刘封力争,满宠又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必能守得住合肥。等刘封攻城疲惫了再出兵,不仅能事半功倍,还能防止被刘封围城打援。甚至于,可能还没出兵,刘封就因为天寒地冻撤兵了。 邹岐插不上嘴,保持了中立。 臧霸和孙礼则是来得晚,需要时间整军,故而也未加入争讨。 最后贾逵没能说服王凌,再加上陆逊有进攻寿春的迹象,贾逵也只能暂时在寿春候着。 正常而言:王凌的推断其实是没问题的。 就譬如潘璋全琮那两万人受冻染病,若无刘封及时应对,都可能直接被满宠给“突脸”了。 王凌不知道的是: 刘封为了能稳拿合肥,光是物资的筹集都花了几个月,更是将江东的将校们当亲儿子一般对待,要啥给啥。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即是如此。 刘封故意不用荆州兵,只用江东将士,亦是为了在战术上麻痹曹魏诸将:让曹魏诸将对江东将士形成固有的印象的同时,产生轻视之心。 跟以往围城打援的战术是不同的。 这回,刘封用的是强攻! 用最丰厚的重赏,最大的兵力,不惜一切代价,强破合肥! 刘封的运气不错。 寿春晚出兵一日,刘封在合肥就能多攻城一日。 直到合肥城被强攻了二十余日,王凌才与贾逵达成共识,令臧霸和孙礼引兵走陆路增援合肥,王凌则走水路增援合肥。 贾逵则留在寿春,提防陆逊趁虚而入。(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