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大雾渐散。 合肥城头,汉旗高挂。 数万将士,尽皆高歌。 听着欢呼声,潘璋、徐盛等将校,竟生出了一种不真实感。 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且在合肥城有准备的前提下,竟然强攻夺下了合肥城? “燕王殿下,真神人也!” 徐盛不由惊呼而叹。 只有参与了攻打合肥的人,才知道这一战刘封的指挥有多重要。 不论是刘封抵达后对营寨及诸营将士的整顿,还是一系列专业的攻城手段,以及今日趁着大雾破合肥,都凸显了刘封对战场变化的敏锐。 若没有刘封,即便有重赏,诸营将士都得因伤病而士气溃散,最终不敌而走。 若没有刘封,即便今日有大雾,诸营将士都得因主帅不明天时而错失良机。 等刘封擂鼓聚将时,不论是潘璋、徐盛、丁奉,还是全琮、朱然、朱桓、孙皎、孙奂,看向刘封的眼神,都充满了敬畏! 合肥城破,一战立威。 军中的威信,信靠的是赏罚分明,威靠的是实打实的战绩。 不论刘封过往战绩有多猛,对江东诸将校而言都不能切身体会,还会因为立场问题而对刘封多有不服。 而如今,刘封不依靠过往旧部,只带江东诸将士就攻破了合肥,对江东诸将校而言,是能切身体会的。 人往往会对传闻有质疑。 然而一旦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后,又会变得敬服。 帐中的江东诸将校,便是如此。 “合肥既破,孤本应犒赏庆功。然而陆逊、孙桓等人,尚在抵挡寿春而来的魏军,若无前方诸将士拖延时间,也等不到今日的大雾。谁愿前往增援,扬大汉军威?” 刘封的语气虽然不重,但听在众将校耳中却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势。 朱然、朱桓、孙皎、孙奂同时出列。 “末将愿往!” 潘璋、全琮等人慢了一步,又考虑到功劳够多了,遂又退回了脚步,不与朱然四人争抢。 随即。 刘封取令:“既如此,由孙皎、孙奂二位将军,引五千步骑速往合肥北面,增援孙韶、孙桓二将;由朱然、朱桓二位将军,引五千水军溯水而上,增援陆逊。 即刻出发,不可耽搁!” 四将拱手应命,接令而去。 其余如补城墙房屋、安抚伤病将士、清点军功俘虏等等,一应将令,皆是有序传达。 以及最重要的:攻破合肥后,增赏的三匹蜀锦。 刘封说到做到。 既然江东将士如约攻破了合肥,那么剩下增赏的三匹蜀锦,不论将士是伤是病是亡,都按出兵前的人头来算。 这话一出。 众将校更是欢呼! 如刘封不想给,也可按现有人头来算,毕竟一切解释权最终归刘封。 但如此一来,必令众将校心寒。 今后再要进攻时,个个儿又会想着保存军力了。 若死了伤了病了就没赏赐,谁还傻不拉几的替刘封卖命? 有句话叫:人类从历史里学到的惟一教训就是人类学不到任何教训。 即便有大量的前车之鉴,如戚家军都能因“朝廷长期拖欠军饷和战功赏银”而兵变。 刘封不想成为旁人的前车之鉴,就一定要做到赏罚分明。 可以不许诺,没人会要求刘封必须许诺。 可刘封一旦许诺了,砸锅卖铁都得履行诺言! 建立军中威信很难,威信崩塌却只需一瞬间。 不过。 对刘封而言:用三十万匹蜀锦,换来一座合肥城以及江东将士的敬畏,已是大赚特赚了。 其影响,更不仅仅在于军事,还在于江东诸郡会因此对大汉诚心归附! 似张昭、顾雍、诸葛瑾等江东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今后都得俯首! 合肥城北。 兵戈声、喊杀声此起彼伏。 臧霸是个狠人。 虽然没有如刘封一般提前预测到大雾,但臧霸在惊觉大雾天后,直接就对孙韶、孙桓的营寨发动了强攻。 大雾中,孙韶、孙桓难以判断臧霸的主力位置,只能分兵固守寨门,让臧霸瞅准了机会自西门突入。 作为曹魏残存的宿将之一。 臧霸虽然不如五子良将一般有名,但同样不容小觑,在战场上对时机的把握非孙韶、孙桓这两个小辈能比。 这非智力上的高低,而是经验上的差距。 “臧霸老贼,都半只脚入土了,竟还骁勇如斯!”孙桓一口吐掉口中的泥土渣。 方才孙桓冲得太猛,被臧霸瞅准机会来了一发冷箭,若不是被眼尖的亲卫扑倒,孙桓直接就得一命呜呼。 饶是如此,孙桓摔了个嘴啃泥! 孙桓感到十分的窝火。 而对面。 臧霸却是暗道可惜。 方才若是一箭射杀了孙桓,这里的汉兵必然会惊惧而溃。 厮杀许久。 大雾逐渐开始消散。 若不能一鼓作气的击溃孙韶、孙桓,臧霸就难以再有如此利好的天时了。 “加大鼓声!” 臧霸冷冽的盯着前方,再次下达了军令。 鼓声代表进攻。 加大鼓声意味着攻击不会停。 跟着臧霸的将士大抵都是久随臧霸征战的,平日里多受臧霸恩惠。 臧霸不退,众将士自然不会退,不能退。 眼见营寨有守不住的迹象,孙桓也是急了。 若让臧霸杀到合肥城下,那么针对合肥一个多月的强攻可就前功尽弃了。 想到这。 孙桓也豁出去了。 直接下令:“若能守住营寨,每人二匹蜀锦。” 刘封给每个吏兵的蜀锦,都是直接给各个吏兵归属的部曲主将的。 通俗点讲:孙桓就跟后世工地上的包工头一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