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太子殿下怎么倒绑着刘封了? 这不对劲啊! 直到现在,李邈都还没意识到刘封在刘禅心中的地位。 对刘禅而言:太子之位本就是刘封让出来的,刘封若想要取,自取便是,何必独战江东划江而治,难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看着还装一脸无辜的李邈,刘禅心头更不舒坦了,厉言而道:“臣子奏对应以礼为纲,不可妄议宗室。 你身为太常博士,本应克己律身,却于大殿上公然指责燕王‘趋拜失仪’,此乃以下凌上、以臣责君之悖行。 《春秋》有云: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你以‘效霍氏专恣’影射宗室,实则践踏‘君臣有节,长幼有序’之礼仪。 《律》有言:大朝觐,三揖三让而后对。孤未允准奏对前,你擅自发难燕王,更当殿点名廷尉监、宗正丞等官员,此乃大不敬。 《管子》有曰:朝不辨治,则国失其政。你口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却行‘维绝国倾’之实,狂悖疏诞,使众官互相攻讦,毁损朝廷威仪。 《礼》有制: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孤只革你官身,未追究你断章取义曲解礼法律令之罪,只是不想坏了父皇的以仁治国之训。 你莫非以为孤,不读书不识礼吗?” 刘禅一番引经据典的驳斥,直接让李邈惊愕当场。 在李邈的认知中:刘备是老兵痞子,刘封是小兵痞子,都是不通书礼的。刘禅虽然跟着许靖、诸葛亮等人读书明礼,但最多略懂一二。依旧需要“大贤”来教刘禅怎么当一个太子。 却不曾想。 刘禅不仅读书明礼,还能诵出引用。 短短几句话,就辩得李邈哑口无言! 若在家养老的许靖得知李邈想法,都得冷笑:真当我教导太子这十年,是光吃饭不干事? 诚然。 论文论武刘禅都算不上惊才绝艳,但那也得看跟谁比。 引经据典驳斥个如李邈一般的小卡拉米,也是绰绰有余的。 不仅李邈惊愕,朝殿上的公卿百官,一半都在惊愕,对平日里谦逊好问、从谏如流的太子刘禅,感到一阵陌生。 说好的要让我等大臣来教太子怎么治国,怎么眨眼间就变成太子在反过来教我们怎么治国了? 见刘禅似乎真要罢免自己,李邈怕了。 李邈有一个哥哥两个弟弟,都有才能名望,蜀地人称“三龙”,且皆被刘备重用,惟独李邈被排除在外。 被刘备弃用十年的李邈,眼睁睁的看着以前跟着刘备的益州文武官运亨通,且大汉也有了中兴之相。 反观他李邈,却只能留在蜀地跟着哥哥李邵混吃混喝。 好不容易走了赖恭的门路,又趁着刘备不在江陵,在刘禅面前卖弄了才识当上了太常博士。 结果现在,却要被刘禅遣返回蜀地? 几个月前。 李邈才给哥哥李邵去信称,如今受到了刘禅器重,假以时日,等赖恭致仕,太常之位唾手可得。 然后现在要灰溜溜的回去? “臣今日所为,都是为了殿下!”李邈心中不甘。 刘禅冷哼挥袖:“孤受学于恩傅文休公,需要你来教孤如何当太子吗?赖太常,再给蜀地的李治中去封信,就言‘弟不教,兄之过,不可不察。’” 李邈只感觉一阵头晕目眩。 完了! 赖恭连忙应命,直接揪着李邈将其拖出了大殿,生怕走慢了李邈又说出什么抽象之言。 随后。 刘禅又看向大殿百官,道:“吾兄说得没错。江陵是安逸太久了,区区几个细作就能让江陵城内出现流言,还闹得满城皆知。尔等在江陵为官,当深以为耻。” 众人被刘禅训斥,心中更是惊骇。 一向谦逊不苛责人的太子,竟然能为刘封训斥百官? 要知道刘封没回来前,哪怕有官员弹劾刘封,刘禅都只是提出质疑而非直接训斥,更别提直接训斥百官了。 而在殿外。 孙虑小声询问:“燕王殿下就真不怕太子殿下,会误听了谗言吗?以前仲翔公江东时,就有很多官员毁谤仲翔公,仲翔公也因此被流放到泾县。” 刘封轻笑:“你还小,不明朝廷争斗。太子要疑孤,不论孤是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都是倒翻天罡;天子不疑孤,就算是孤剑履上殿,那都是光明磊落。 孤了解太子,太子也了解孤,若非太子要自行处置李邈,孤今日定要请太子下令,让李邈去合肥当个参军。” 李邈能在朝殿上引经据典的给刘封找不痛快,刘封同样能在前线治李邈一个违抗军令的罪。 处于刘封这个位置,想合理杀个人并非难事,不是刘封不能杀,而是刘封懒得去针对一个小卡拉米。 孙虑愣了愣,听出了刘封话中的真义。 想到带着长子孙登去了长安的孙权,孙虑又多了几分沉默:虞翻不是因为受官员诽谤而被流放,而是孙权不喜欢虞翻而流放虞翻。 “别想太多。” 刘封轻轻拍了拍孙虑的肩膀,让孙虑先回府休憩。 随后。 刘封又径自入后宫,向吴皇后请安。 吴皇后本是刘璋兄长刘瑁的妻子,刘璋投降后,刘备为了让蜀地文武安心,又正值无妻,于是就娶了守寡的吴氏。 就连刘禅都养在了吴氏名下,由庶子变为嫡子。 对刘璋的旧部而言,吴皇后虽然深居宫中不干涉朝政诸事,但依旧有一定的威信。 刘封需要吴皇后助力,来让部分不安分的人变得安分。 而想让吴皇后助力,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让吴皇后明白:谁,才是真正能稳固刘禅地位的那个人。 如何让五十多岁只想保住现有地位的的吴皇后心安,这事儿对刘封并不难。 “你想让本宫教养孙权的女儿?”吴皇后顿感惊讶,不太明白刘封的用意。 刘封认真而真诚:“儿臣为平江东,曾许诺孙权,以孙权第三女孙鲁育为儿臣长子的未来王妃。 然而孙权家风粗鄙,昔日其妹嫁与父皇时,骄横跋扈,常引吏兵横行不法,又不念与父皇共枕之情,竟想带太子入江东为质;孙权长女孙鲁班,言行举止亦无大家之风,反而多有粗鄙之行。 倘若将孙鲁育交由孙权教养,儿臣担心孙鲁育长成后也同样骄横跋扈,届时小家不和睦事小,影响了皇家威严事大。 皇后贤良淑德,世所共知。父皇更是常对儿臣言‘皇后乃贤内助也,你当事之以亲母,万不可恃宠而骄,懈怠了礼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