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骗人先骗己。 只有将己方人一起骗,才能让对手捉摸不透。 虽然将己方人一起骗有概率造成己方人信以为真后为对手所趁,但相对于成功的诱惑,这点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没有任何的计策是不冒风险的。 与人斗,不仅需要高明的计策,还需要敢赌的心态。 刘封不赌钱也不擅长赌钱,却敢赌命擅长赌命。 成了,刘封名震中原。 不成,刘封愿赌服输。 刘封开的这一盘赌局,让长安的刘备如吴懿、张飞一般成了“受害者”。 从理智上来判断:刘备断定是俩熊孩子在这假打玩闹。 从感情上来判断:刘备又担心俩熊孩子真受流言蛊惑。 从情报上来判断:江陵城有法正、张飞、黄忠、费祎、李严、董允、马良、蒋琬等等公卿大臣在,结果依旧让流言满城,连刘封都被迫自合肥返回江城,再加上刘禅都出兵了,这要是没点儿矛盾,刘备心头是不信的。 下意识的,刘备想到了袁绍,想到了刘表,想到了曹操。 “权力会让人的心态发生扭转,朕之二子,应该不会走前人旧路吧。”刘备忽然有些不自信了。 倒不是刘备失去了理智。 而是远在长安的刘备,自在长安祭祖后,其实已经很少理军国大事了,自然对远在荆扬的二子在信息上了解不够及时。 用刘备的话来讲:打了一辈子仗,也该在长安享受享受了。 朝野的权力基本都在向刘禅过渡。 刘备虽然也想如刘邦刘秀一般快速统一,但现如今的情况毕竟是跟刘邦刘秀时期截然不同的。 刘邦是群雄灭暴秦然后横扫群雄,刘秀是群雄灭新莽然后横扫群雄,都是前期各路诸侯打着一致的旗号去推翻原有政权后再群雄逐鹿。 不需要有道德压力,更不需要挟天子以令诸侯,谁能打谁能聚民心,谁就是赢家。 而刘备有能力逐鹿的时候,面对的已经是曹孙两个庞然大物。 如今能在六十六岁之龄看到孙权势力彻底覆灭,已经可以自傲了。 年龄太大,如果还要事事都操心,指不定哪天就去见高祖了。 相反。 在长安接着奏乐接着舞,将心态放宽,将权力过渡,没准还能多活几年。 再加上有刘封这个善战的长子,刘备也能安心的在长安城中享受享受这难得的悠闲。 “速召丞相来见朕。” 刘备没有在这内耗猜测,而是直接派人召诸葛亮入内商议。 在荆扬信息的了解上,诸葛亮比刘备更详细。 刘备可以享受,身为丞相的诸葛亮目前还不能享受。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诸葛亮只是看了一眼由吴懿直送给刘备的密报,就拱手向刘备祝贺。 “嗯?” 刘备眉头一挑:“丞相,如今二子相争,流言四起,朕又能有何喜?” 刘备也想欢喜,奈何吴懿在密信中都快将这事定性为“国之危”了,实在是欢喜不起来。 诸葛亮一本正经:“太子有锐意进取之心,此为一喜;太子识破流言将计就计,此为二喜;太子武德充沛,此为三喜。有此三喜,陛下何谓无喜?” 刘备一愣,随即扶额:“丞相,太子哪有这般手段。倘若真如丞相所言三喜,必是燕王暗中教太子如此。” 诸葛亮顺势而言:“太子燕王兄弟不疑,联手用计,此为四喜。” 听到诸葛亮说的第四喜,刘备的脸上也浮现了不加掩饰的骄傲。 瞧! 朕的二子,远胜于袁绍刘表曹操之流的儿子们。 刘备本就对吴懿的密信没有尽信,理智上也相信刘封刘禅不会相争到流言四起的程度,此刻有诸葛亮“四喜”理由,这心底也塌实了不少。 “燕王和太子既然联手瞒朕,必有所图,丞相以为,朕应该如何配合?”跟聪明人说话的好处就是不需要太多的弯弯绕绕,往往一提点就能会意,不需要再分析过来分析过去的。 刘备言简意赅,直接询问“如何配合”,配合好了,才能让刘封刘禅兄弟的图谋更有概率达成。 诸葛亮只是略微一想,就有了答案:“臣以为,陛下应该表现得昏聩一些。” “昏聩?”刘备一愣,没想到诸葛亮竟然会是这样的答案。 低头认真思考了一阵。 刘备明白了诸葛亮的用意。 诸葛亮还有两个字没说,那就是昏聩的前面再加上“年迈”二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