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连诸葛亮都这般说,那意味着刘封刘禅是真正做到了“手足兄弟”的情谊,而非如曹丕曹彰曹植三兄弟一般,互相提防。 【不知那燕王是何等人物,竟让太子和丞相都如此夸赞,令人期待。】 长安以西。 魏延和孟达引兵匆匆而来。 忽有斥候探得前方数里处有未打扫的战场,二将皆惊,忙引兵前往。 却见: 散落的残值断臂、断裂的旌旗武器,哀嚎的战马 无一不在证明,这里发生了一场惨烈的厮杀。 “有伪魏的旌旗甲胄,也有汉军的旌旗甲胄,若是猜得没错,交战双方应是张郃和燕王。”仔细查探了战场后,孟达得出了结论。 魏延策马在战场中观察了一阵,道:“死的大部分都是伪魏的将士,看来燕王伏击成功了。 不过这里的地形并不适合围歼,即便伏击成功,也难以将张郃尽数杀溃。 观战场痕迹,张郃应是往北而撤退了。” 孟达疑道:“张郃既有能力撤退,就应该有能力突围去长安与曹真汇合,何故要绕道往北?” 魏延看了一眼长安的方向:“我等来时,有流言称‘曹叡弃守长安’,这与我等先前的情报不符。 我原本也很奇怪,以曹真的能力,守长安竟然还要张郃着急返回。 如今看来,我的猜测应是对的,曹真不在长安!” 孟达微惊:“魏将军之意,张郃向北撤离,实际上是与曹真合兵?若真如此,燕王引兵穷追,岂不是自陷险地?” 魏延看向孟达的眼神多了几分玩味:“孟将军,我曾听闻,你因燕王在上庸夺你兵权,而对燕王颇有微词。 怎今日反在乎燕王会自陷险地了?这个时候,难道你不应该坐视燕王兵败,然后你再引兵力挽狂澜吗?” 孟达一愣,随即怒道:“魏将军,你在小觑我吗?你我一同引兵增援,怎就是我坐视燕王兵败?莫非你能逃脱干系?” 魏延抚了抚马头的鬃毛:“我是为陛下而战!燕王若是兵败,陛下就夺不了关中也还不了长安,我岂会坐视不理?” 孟达冷哼:“魏将军,不用试探我!我岂是因私废公的人?” 见魏延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说辞,孟达更恼:“法孝直如今也在关中,诸般计策多为法孝直所设,我又岂会害法孝直不能功成?” 魏延大笑,拱手赔礼:“孟将军,方才是我失礼了,你我齐心,定可击败曹真张郃。” 这魏延. 孟达暗暗握紧了缰绳。 方才那一刹那,孟达感受到了魏延的杀意。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若孟达刚才回答不对,魏延是真会砍人的。 对魏延而言:任何人的矛盾都不能影响刘备夺取关中。 没了疑虑后。 魏延孟达二将,迅速沿着战场痕迹往北而奔。 行不数里。 探子探得前方有喊杀声。 交战双方正是刘封与张郃曹真。 魏延猜得没错,张郃向北撤离,的确是与曹真合兵。 张郃本就善巧。 在回救长安的时候就猜到了刘封肯定会在长安以西以逸待劳,故而派人提前去泾水沿岸寻曹真兵马,并且告知了曹真行军路线和行军速度。 曹真在中途得到传讯后,也同样向张郃共享了行军路线和行军速度。 虽然没有电子信息通讯,当两人凭借对关中地形的了解,也保持了默契的配合。 越靠近长安,两军的直线距离就越短。 这也是为了一方被伏击后,另一方能尽可能的及时增援。 故而。 当刘封以逸待劳伏击了张郃后,张郃并未惊慌,而是且战且退往北而走。 最终在泾河以南、武功山以北的乾县境内合兵。 尽管张郃和曹真的兵马远道而来,人困马乏,但凭借人数的优势和对地势的了解,也能挡住刘封。 对张郃和曹真而言,只要不被刘封冲溃,这一万多步骑成功返回长安城,刘封也就夺不了长安城。 同样。 对刘封而言,若不能在乾县击溃张郃和曹真,刘封也只能返回峣关。 而下次面对的,就不是人困马乏的魏军,而是养精蓄锐的关中精锐了。 故而。 刘封才会对张郃曹真紧追不舍。 双方现在也如拔河一般,比拼谁更能坚持。 “刘封这厮,调度兵马的手段,越来越纯熟了。” 中军指挥兵马的曹真,看向同样位于中军指挥兵马的刘封,不敢有丝毫大意。 而刘封不知道从哪搞来的骑兵,看似战马矮小,战斗力却是不弱。 尤其是那一个个背着龟壳的骑卒,让曹真颇为无语。 你带的是骑兵,是骑兵啊! 你给骑兵带个龟壳,这是想让骑兵也跟乌龟一般的速度? 骑兵没了速度,能叫骑兵? 凭借着更强的防御,王平硬生生的拖住了曹真张郃的骑兵。 若双方都是精力充沛的时候,王平就算再多几千滇马骑兵也会被曹魏的骑兵放风筝。 很不凑巧。 如今的曹魏骑兵,人困马乏,无法形成有效的“游射”优势。 暗骂间。 曹真忽听得后方有喊杀声响起。 “嗯?” 曹真以为出现了幻听,疑惑的看向后方,却见一面面汉旗出现,却是迂回而来的魏延和孟达。 两人探得刘封并无败迹,于是就迂回绕到了后方,对曹真和张郃来了个前后夹击。 “刘封大军皆在此地,如何还有兵马绕袭后方?”曹真又惊又骇。 张郃认出了孟达的将旗,惊呼道:“是街亭的孟达,该死,杨秋竟然没挡住!征西将军,不可恋战,速速突围撤往池阳!” 然而。 张郃虽然反应快,但刘封的反应也不慢。 在看到曹真后方出现汉军旌旗后,刘封就发动了全军冲杀。 战马嘶鸣。 刘封亦是挥枪大喝:“成败在此一举,众将士,遂孤冲杀!” (本章完) 第(3/3)页